高电位治疗失眠症解决案例
发表时间:2015/09/28浏览量:4210
高电位治疗失眠症解决案例
高电位治疗失眠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它可以缩短睡眠的潜伏期,延长睡眠时间,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睡眠效率,改善白天的状态。在高电位治疗的病种中治疗失眠的报道的文章和例数最多,是值得推广的方法。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埔院区余小梅等报道,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3例,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每晚睡前口服阿普唑仑0.4~0.8毫克,同时给予心理疏导及支持、睡眠卫生教育和放松疗法,与患者谈心,了解困扰患者的心理问题,并针对问题给予疏导和鼓励等。疗程连续2周。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高电位治疗。每天1~2次,每次40分钟,15天为1个疗程。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采用匹慈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作为评价睡眠质量的工具。PSQI由23个项目构成,采用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6个指标。每个指标按0,1,2,3来记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表6-40)。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忧郁和焦虑状态。
表6-40 评定两组治疗前后PSQI各因子及SAS/SDS评分比较(x±s)
项目 | 对照组(n=33) | 实验组(n=33) | ||
对照组(n=33) | 对照组(n=33)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AS评分 | 53.6±12.32 | 39357±9.10★ | 55.87±12.24 | 21.41+6.64△ |
SDS评分 | 56.91±12.83 | 46.53±8.00★ | 55.56±11.21 | 41.1+5.21△ |
睡眠质量 | 2.7±0.9 | 1.9±0.6★ | 2.6±0.7 | 1.2±0.5△ |
入睡时间 | 2.6±0.8 | 1.8+0.9★ | 2.6+0.7 | 1.2+0.5△ |
睡眠时间 | 2.7±0.8 | 1.4+0.7★ | 2.6+0.6 | 0.6±0.6△ |
睡眠效率 | 2.6±0.6 | 1.6±0.7★ | 2.7±0.8 | 0.9±0.4△ |
睡眠障碍 | 2.2±1.0 | 1.4±0.8★ | 2.3±0.1 | 0.5±0.6△ |
催眠药物 | 1.8±1.1 | 2.6±0.9★ | 1.6±1.0 | 0.3±0.1△ |
日间功能 | 2.5±1.3 | 2.0±1.0★ | 2.4±1.0 | 0.9±0.5 |
注:★.组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各因评分和总分及SAS/SDS评分均有不痛程度改善。高电位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陕西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杨俊生等实用低频高电位治疗仪治疗35名失眠患者,每天1次,每次30分钟,20天为1个疗程。
1.诊断标准症状
(1)睡眠障碍:包括难以入睡,久不能眠或间断多醒,整夜多梦,似睡非睡或早醒,醒后不能再入睡或通宵难眠。
(2)上述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3尺,并持续2周以上。
(3)白天出现精神疲乏不振或头晕头胀、心慌心烦等症状,影响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
(4)非躯体疾病或其他精神疾病的并发症状。
2.SPIEGEL失眠症临床观察量表积分:按国际通用SPIE-GEL量表所包含的入睡时间、总睡眠时间、夜醒次数、睡眠深度、做梦情况及醒后感觉等6项内容来检测评分,≥24分为重度失眠症。
3.有效性评价
(1)临床治愈:症状完全或基本消失,和(或)SPIEGEL量表减分率≥80%,和(或)SPIEGEL量表分值<12分。<>
(2)显效:症状疾病消失,和(或)SPIEGEL量表减分率≥12分〈18分。
(3)有效:症状有改善或部分症状改善,和(或)SPIEGEL量表减分率≥30%,和(或)SPIEGEL量表分值≥24分减为≥18分〈24分。
(4)无效:症状无变化或加重,和(或)SPIEGEL量表减分率〈30%。
总有效率=(1-无效病例数)/总实验例数;
总显效率=(痊愈病例数+显效病例数)/总试验例数。
4.对照试验设计和统计学处理方法:以每一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治疗效果进行自身前后对照,所得结果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卡方检验:不同病种疗效分析。
方差分析:观察中低频高电位治疗仪对不痛病种或不痛病情以及不痛年龄或性别等治疗效果有无差异(表6-41,表6-42)。
P<0.05视为有显著性差异。
表6-41 中低频高电位治疗仪治疗失眠症临床治疗效果1
分级 | 例数 | 临床治愈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显效率 | 总有效率 | |
失眠症 (32例) | 轻度 | 4 | 4 | 0 | 0 | 0 | 100% | 100% |
中度 | 12 | 8 | 0 | 4 | 0 | 66.7% | 100% | |
重度 | 16 | 6 | 2 | 6 | 2 | 50% | 87.5% |
经卡方检验,轻度失眠症的总显效率较其他组明显增高,失眠症各分级之间的总有效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表6-42 中低频高电位治疗仪治疗失眠症临床治疗效果2
分级 | 例数 | 减分率%(Mean±SD) | |
失眠症 (32例) | 轻度 | 4 | 71.2±29.9 |
中度 | 12 | 47.5±30.9 | |
重度 | 16 | 40.6±30.9 |
方差齐性检验,F>0.05,各组间方差相等。
经方差分析,HPT2018-Ⅲ型中低频高电位治疗仪对轻、中、重度失眠症患者疗效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庐江县人民医院徐善恒等报道高电位治疗35名失眠患者,每天1次,每次30分钟,20天为一个疗程,治疗前后用匹兹堡质量指数(PSQI)进行评定。
治疗后会么指标“很差”和“不好”的百分率变化:总体睡眠质量由88.6%变为8.6%;睡眠持续性由80.0%变为17.1%;睡眠效率由71.4%遍为14.3%;睡眠絮乱由25%变为0;白天功能由85..7%变为25.7%(表6-43);各指标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6-43 治疗前后睡眠状态的变化(n=35)
很差 (I)★ | 不好 (J)★ | 尚好 | 非常好 | I+J的% | ||
总睡眠质量 | 治疗前 | 6 | 25 | 4 | 0 | 88.6 |
治疗后 | 0 | 3 | 22 | 10 | 8.6 | |
睡眠持续性 | 治疗前 | 15 | 13 | 6 | 1 | 80.6 |
治疗后 | 3 | 3 | 22 | 7 | 17.1 | |
睡眠效率 | 治疗前 | 14 | 11 | 7 | 3 | 71.4 |
治疗后 | 4 | 1 | 11 | 19 | 14.3 | |
睡眠紊乱 | 治疗前 | 0 | 9 | 25 | 1 | 25.7 |
治疗后 | 0 | 0 | 27 | 8 | 0 | |
白天功能 | 治疗前 | 15 | 15 | 3 | 2 | 85.7 |
治疗后 | 1 | 8 | 18 | 8 | 25.7 |
注:★为此例数表示
睡眠时间变化(表6-44):实际睡眠时间<7小时的百分率由治疗的82.9%变为治疗后34.3%(p<0.01)。<>
表6-44 治疗前后实际睡眠时间变化(n=35)
实际睡眠时间 | <7小时 | >7小时 | 减少 | 无变化 | <7小时的% |
治疗前 | 29 | 6 | 82.9 | ||
治疗后 | 12 | 18 | 1 | 4 | 34.3 |
治疗前后睡眠潜伏期的变化(表6-45):睡眠潜伏期>30分钟患者的比率由治疗前94.3%降为治疗后的40.0%(P<0.01)。<>
表6-45 治疗前后睡眠潜伏期的变化(n=35)
睡眠潜伏期 | ≥30分钟 | <30分钟 | 无变化 | ≥30分钟的% |
治疗前 | 33 | 2 | 94.3 | |
治疗后 | 14 | 16 | 5 | 40.0 |
PSQI因子分数治疗前后改版(表6-46):PSQI分数治疗后明显下降(P值均<0.001)。
表6-46 治疗前后PSQI因子分数的比较(n=35)
治疗前 | 治疗后 | t | P | |
主观睡眠质量 | 2.06±0.54 | 0.80±0.59 | 11.32 | <0.001 |
睡眠潜伏期 | 2.11±0.90 | 0.97±0.92 | 7.16 | <0.001 |
睡眠持续性 | 2.03±0.91 | 1.13±0.81 | 7.18 | <0.001 |
睡眠效率 | 1.72±1.20 | 0.69±1.03 | 5.2 | <0.001 |
睡眠紊乱 | 1.23±0.49 | 0.74±0.44 | 5.11 | <0.001 |
使用催眠药物 | 0.88±1.20 | 0.24±0.09 | 4.11 | <0.001 |
白天功能 | 2.23±0.84 | 1.06±0.76 | 7.26 | <0.001 |
深圳市南山人民医院张敏等人报道高电位治疗慢性疼痛继发失眠136例,其中包括慢性非器质性疼痛中的颈肩痛46例,胸背痛23例,腰腿痛43例,血清阴性脊椎关节炎6例,全身多处软组织痛18例,这些关注持续疼痛均达6个月以上,每周不少于5天,每天发作时间不少于4小时。
将13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电位组,每组68例,对照组:舒乐安定么吃1mg,每日1次。每晚睡前20~30分钟服用。同时在疼痛区进行超短波和中频电治疗,每日1尺,每次20~30分钟。14天为1个疗程。再根据疼痛部位取不同的经络穴位局部点穴,点穴刺激强度因人而宜,每次选穴3~4个,每次每穴点刺5下。
疼痛的评分用视觉模拟尺进行模拟评分(VAS),睡眠情况则按照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作为评价睡眠的工具。对照组(A组)和治疗组(B组)治疗前进行VAS评分和PSQI各指标均无显著差别(P>0.05)。治疗后两周,A组和B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b组改善程度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的各项指标也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